青墨设计 | 复杂地形回应中的设计策略:尊重、创造和驾驭
2022.07.20

1.jpg

2.gif


3.jpg

地形,英文译作“topography”,指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意味着复杂的界面和更大的设计挑战。

在青墨建筑设计提出的“场建筑”设计理念中,思考的核心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变量在特定领域内发生相互作用”。毫无疑问,地形是其中一组重要的变量,它客观存在于每一个历经千百年风雨积累的场地之中,地形与设计的相互作用,存在着策略上的多解性和变化性。

在传统意义上,对地形的保护、尊重、顺应,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设计观念,而青墨建筑设计更乐意在保护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探索出更加积极、更适应这个时代特征的设计策略。

对于地形这组变量的动态操作,青墨建筑设计延展出五种值得研究的设计应对,并且在相应的建筑实践中加以验证。

3.jpg


4.jpg

5.jpg

6.jpg

△点击上图阅读往期文章


在这次设计实践中,青墨建筑设计试图以一种低干预的方式介入山林环境,以人性化的设计为良渚文化村送上一丝关怀与温暖。万科安岚选址于良渚文化村一片山谷中的小泻湖旁,这片小山谷有着平静的水面和茂密的林木,非常适合人与自然进行对话沟通,也就是本案的主体——对话万物。

在动线上,青墨建筑设计用一条被金属格栅界定的钢木长廊串联整个建筑,在沿水方向置入观景盒子,把湖光山色引入室内。建筑两侧通透的建筑体量让人与大自然的声光雨露、花鸟虫鸣交流对话。

在体量上,我们为了解决山地与水面之间的高差,把二层的建筑体量下挂,形成从首层入户,向下跃层,并亲近水面的空间格局,上层作为观赏湖光山色的主功能区,下层作为亲近水面、私家宴请的功能空间。随着岁月的流逝,万科安岚披上绿衣,隐于山林,逐渐沉淀为良渚文化村历史文化和自然脉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jpg

8.jpg

万科安岚是青墨建筑设计为良渚文化村最后的栖息地打造的社区中心,它延续并转译了良渚文明典型的双坡屋顶形制,以长廊为媒介对话历史与当下,连接自然与空间,承托精神理想与美好生活体验,体现建筑赋予场所的永恒生命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安岚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0

建筑面积:1,696平方米

摄影版权:是然建筑摄影





9.jpg

10.jpg

△点击上图阅读往期文章


位于海拔约1700米的“云端度假酒店”, 为结合地形平衡现场土方,同时大堂又能获得最佳景观视野,设计过程中将酒店大堂设置在正负零标高处,大堂以上为四层,以下为两层。

青墨建筑设计利用沿三个不同景观视角方向延伸的体量,架于高差变化丰富的南向坡面上,将入口大堂、餐厅、书吧等公区置于核心,客房于两翼,后勤用房于后端。客房面向东南方,呈拥抱山林之势,同时获得最佳的观云视角;每层客房端头进行圆弧倒角,形成层层跌落的退台,营造观景露台,让端户升级客房获得更大的景观视野及私享露台。主入口利用叶片状悬挑无柱雨棚形成舒展大气的落客空间。青墨建筑设计充分借助1700米海拔之上的小镇与自然景致,让公区大堂、书吧、活动室形成云朵状多变的平台空间,屋顶景观餐厅更是覆盖360度环景视角,提供了室内和室外就餐空间,进一步呼应“云端”主题。

11.jpg

12.jpg

墨建筑设计充分借助1700米海拔之上的小镇与自然景致,希望在靠近泸州之巅处,打造小镇标杆酒店,营造一处惬意的栖息地,不负云端美景,巧露个性藏身于山林,让体验突破场地局限。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泸州云锦桃源智选假日酒店

项目地点:四川/泸州

设计时间:2019

建筑面积:12,750平方米



3.jpg

13.jpg


生活美学馆位于约1600米山地的顶端,车辆能够到达的位置离需要建造的山顶之间还有15米左右的落差,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情况,常规的做法是开山造路,但是这一种建筑形式会对山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山体绿植减少,土壤和石头裸露在外。如何让设计兼具功能性,又能很好地与周边环境融合,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是我们在设计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达到建筑空间与自然融合的目的,青墨建筑设计创造性地提出把门厅功能下移,通过一部电梯连接山顶的观光空间。同时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强调尊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概念,使用天然材料,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媒介。最后为了充分利用这美丽的山景,我们对建筑顶层进行了悬挑处理,以获得270°的无死角全景视野,亦能成为漂浮于山林间的玻璃盒子,为来往的人们提供指引——既保证设计的整体统一性,又增强到访者的代入感。


14.jpg

15.jpg

位于小镇约1600米山地顶端的生活美学馆,作为一处消隐于森林的“瞭望休憩亭”,则像是标记于场地的一处十字坐标,距离区域内云端酒店约800米,与周边丰富的景观资源相互依存。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泸州云锦桃源生活美学馆

项目地点:四川/泸州

设计时间:2019

建筑面积:2,993平方米



16.jpg

17.jpg

△点击上图阅读往期文章

英迪格酒店位于中国山水诗的摇篮——楠溪江之流的采石场岩壁上。崖壁面积占到了场地的三分之一,仅部分山体生态良好。在规划之初,青墨建筑设计所面临的,一边是山体修复与保护难题,一边是如何控制酒店体量,平衡人工与自然,将周边景观资源尽数收纳。


英迪格酒店的品牌追求每个酒店都有独特的在地文化和风景,契合了本次设计的初衷。造型上汲取了浙南民居出檐多且深远的特点,将建筑体量沿丰富的山体等高线横向展开,形成层叠的屋顶线条,将庞大的建筑体量削减成与山体吻合的聚落形态。在24米的消防限高下,酒店设计分为高、低区,将公区置于中间。看似不经意间被改变的进入方式,却让公共空间享有更为优越的景观视野。采石场的崖壁景观借景到入口落客区一侧及公区的靠山一侧,与周边有自然植被的山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我们将公区泳池和餐厅设置于大堂下一层,利用退台空间,形成宁静舒适的观景水面和室内外连通的无边泳池。生态山体一侧,独栋villa置入其中,与自然山林浑然天成。


18.jpg

19.jpg

酒店坐落废弃采石场遗址,设计拆解体量、顺应山体,以退台式布局成为化解规划限制与场地复杂地形的有效方式。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蓝城永嘉英迪格度假酒店

项目地点:浙江/温州

设计时间:2019

建筑面积:26,008平方米




20.jpg

21.jpg


地形不仅是竖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在本项目中,每个建筑均只改变了小小一处的地形,但在水平高度上形成了大面积的呼应,每一座点式建筑位置、转向、秩序的精密推敲,由此生成整个小镇的空间线索,仿佛这些建筑已在这里生长百年。


3.jpg


22.jpg


△点击上图阅读往期文章

书吧位于滨水山地的坡地上,设计以层层退台的方式将建筑半嵌入山体之中,以达成一种消解建筑体量的作用。波浪曲线的大屋檐,形成一种交叠、抬升的运动趋势,与地形走势相呼应。书吧以竖向交通贯通建筑屋顶及自然界面,将山地的劣势转化为空间变化的特色,建筑整体融于自然。

23.jpg

24.jpg

25.jpg

如同《隐云上》词句中的开端,作为入口处的昭示性建筑,“浮光”书吧负责带给访客豁然开朗的光亮感,由水镜面与大玻璃组成的玻璃屋建筑形态,犹如一张明信片,无不以其醒目性,指引并告知到访此处的人们——山水可阅,一切可阅。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保亿观雲昆月城书吧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3.jpg


26.jpg

△点击上图阅读往期文章


运动中心半嵌入台地之中,随势赋形,展现转折、交叠、抬升的运动趋势。场地南低北高,存在近10米的高差,被消解于一层主展示空间与向下伸展的泳池空间。青墨建筑设计利用“嵌入-贴合”方式去弱化建筑的主体性,使运动中心更多依附于自然。


从形态上呼应地形的高差关系,地面以上的形体缓缓抬升,顺应等高线走向曲折盘旋而上,表现出动态的力量感。盘旋的“之”字尽头是二层悬挑视窗,6米高的窗口作为小镇的昭示面。形体随势交错叠合的过程更有序组织复杂的流线与功能,为多元空间体验需求创造了拓展性和趣味性。建筑泳池空间埋于地下,仅在南侧有开口,作为地景建筑与上部的悬挑相呼应,达到了立面视觉的均衡与对比。

27.jpg

28.jpg

29.jpg

如同《隐云上》词句中描述的自然之境,最大化保留延浙西天目山脉铺陈的“苍崖浚谷,清幽宁谧”,以克制的人工介入场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保亿观雲昆月城运动中心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2,792平方米




3.jpg



30.jpg


度假屋的场地以山地地形为主,坡度较陡,整体起伏大。青墨建筑设计采用上坡、下坡、平进等不同入户方式,利用叠墅本身的上下户高差关系,来更好地结合地形的高差。在设计中,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建筑总体走势与山体走势一致,通过局部变化来丰富原有的山体轮廓。单体建筑统一室内标高原则,通过景观庭院的高差解决入户的微地形的高差关系。


因地形坡度较陡,住宅单体采用架空吊脚楼的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在每块地的户型设计中,均做到匹配场地,用足面宽,利用高差获得尽可能多的景观视野,尽可能利用转角视野。同时考虑户型内部的多重院落、大横厅、大露台、可变开放式厨房、景观卫生间等设计,发挥山地别墅的优势。在造型上,我们利用大框景元素,使简洁的立面更自然地融入山体环境。同时,大露台与室内大落地玻璃窗设计让到访者更好地享受山体美景。


31.jpg

32.jpg

山势是基础,建筑是依附。层层退台的建筑体,以与自然层叠交错的有机形态,展现出对大地的敬重。轻盈的结构,强调虚与实的对比,从而带来山色与室内互相交融,顺势将对环境的驾驭淋漓尽致的展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保亿观雲昆月城度假屋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186,592平方米




33.jpg

34.jpg


坤和和家园山墅坐落于和家园的自然山地之中,拥有茂密的林木景观,存在地势落差较大、山体斜度各异等复杂地形条件。规划以尽量减少山林破坏的目标将建筑“附着”于场地,形成沿等高线,贴合山体形态层层退让的布局方式。


本期场地是地势极为陡峭的山体,我们首先顺应山势,尽可能保护山体,减少挖方。通过二层非常规高度的地下室消解山体高差,地下二层与场地道路标高接近,设置车库层,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因山势形成退台,退台通过堆坡与植被种植,整个地下室隐匿在绿化之中,还原山坡形态。通过隐匿地下室的手法,将场地正负零标高抬到场地较高处,轻盈、精巧、通透的主体建筑悬浮于山体之中,犹如一幅宋代文人山水画卷,享受极致开阔的视野,同时保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35.jpg

和家园从第一期开始,就不是被动地贴合地形,而是在坡地起伏、大树保护、植被生态、社区动线等多个方面进行耦合,寻找最小强度、最大精准度的驾驭场域的方式。希望以现代宋式栖居文化回应复杂城市山地,给予人们更多品质生活的选择。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坤和和家园山墅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8460平方米


 结语 


回顾青墨近年来的一系列实践,“地形”始终是一个极具话题并且贯穿设计理念的线索。我们的设计无不表达出对地形的尊重、对空间与在地关系的创造、对复杂地理环境的解读和驾驭。

建筑植根于特定的场所环境,青墨的设计方法是将“地形”作为控制建筑与环境的重要变量,由此引导和激发建成环境的场域效应,创造性地提升建筑对于开发者的价值、对于使用者的体验。


本文旨在针对项目方案概念设计理念梳理、分享与交流,不构成对项目具体设计方案的承诺与保证,期待设计深化后实景呈现,最终解释权归青墨设计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