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设计 | 金成大理慢谷瞭望台:一处被安置天地中的精神延长
2022.02.23


1.jpg

2.jpg


推开瞭望台这扇门,门内留世间生息,门外有天地大美,开合之间,生命变得厚重而端庄。一如嵇康所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以素心见本,神游天地,俯仰之间,悟道自然,草木水石之性情,阅得一二,便可寻乐其中。如是,如此,方懂瞭望之本真。








瞭望的意义是什么?

是向上以一种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宇宙万物?

还是向内去寻找更深一度的心灵自我?




3.jpg



大理慢谷艺术中心,到大理慢谷商业街和柏联酒店,理想之上的经验延绵,使得青墨设计在探讨“更多可能的慢谷”时,日臻进入到一种非常成熟的时段。在我们看来,经验之中的再定义,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限制。“需要一场深入内核的冒险,更需要一次天马行空的释放”,这是青墨设计面对“洱海之眼”这一课题时非常肯定的自我回答。


“洱海之眼”位于金成大理慢谷世界健康小镇。2021年初,小镇方希望在铁甲山顶构筑一座瞭望台,作为小镇的精神地标。被铁甲山与苍甸山环抱的“洱海之眼”,衔接了湖光山色与小镇温润,目光聚焦处,我们设想以一种跳脱出慢谷气质的手法,去定义整个建筑的基调。



01

瞭望是门



4.jpg

5.jpg


连绵起伏的山地,被广袤的自然芒草所覆盖。山顶稀落生长的植物,是这片区域的制高点。从此处远眺,所见景色非常优美,却鲜有人登顶。



6.jpg


7.jpg


“苍茫、混沌,有种原始的冲动”,那一刻突现在脑海里的场景联想,是由美国雕塑家理查德·塞拉创作的,名为“东-西/西-东”的大地艺术作品。在干涸的沙漠地带,高耸的、巨大的钢结构,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让方位与时间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不恰是大理一直以来的精神诉求。


8.jpg


“况且,大理慢谷的天空是最为纯粹的,构筑物将是这个山谷最接近天空的精神建筑,我们希望它能够承接天空,展示一种如同图腾的神迹,并具有辨识性、异质感、精神性”。我们试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此进行回应,一座心灵之门、时空之门、风景之门,呼之欲出。



9.jpg

10.jpg

超乎常识的高大尺度,使人不由自主产生渺小感。没有提取任何在地的元素形态,但被忽视的地景,却以视野所见的方式漂浮于空中,成为显著的影像。


11.gif


在夜晚灯光亮起后,“洱海之眼”如灯塔般被铁甲山高高托起,从大地汲取能量,在最高点释放。天光、雾气、树丛、大地,每一刻都是变化是主体,生命的灵性与“洱海之眼”的精神感召融为一体。


借助上山道路在山顶的交互,形成建筑基底“门”的体块轮廓;利用围墙关系置入“门框”,从而形成上下连续的整体。



12.jpg
13.jpg


14.jpg


之于室内设计,风化剥离的细碎石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看似坚硬,实则是为了维护这份平衡。360°环绕的“全构景”玻璃窗墙,以一种内凹的思考,在收纳风景的同时又陷于大地,不对山体做出任何打扰,从而让游客脱离喧嚣,将心绪轻轻放下。


15.jpg

16.jpg





02


瞭望是梯



柏拉图曾说:“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同样,在我们眼里,美存在于创造性的建筑结构美学里,美存在于自然里。


17.jpg


于此,我们的建筑师应用“天空之梯”这一概念,在山体中嵌入建筑体,安置去往高处的观景电梯,竖直而上不断攀升,从而获得不同标高段的瞰景视野。


18.jpg


网格化的半透木格栅,成为“洱海之眼”高耸的立面,使得原本厚重的建筑瞬间变得轻盈,当与星空下山径小道点点灯光交织,彼此映衬下的质感,更加朦胧而缓和。



19.jpg

20.jpg



向上望去,人们通过屋顶孔洞看天,像是透过时空的通道,再去察看身边本已熟悉的世界。大大小小的被自然“凿出”的屋顶孔洞,是人感知天地星辰的通道。建筑内里不同氛围、不同尺度的笔触与人的活动触碰,从而生发出一种仪式感。

 

21.jpg



03

瞭望是眼



“南方丝绸之路,纵深意义上讲,就是走笔中国版图上的建筑勾勒图。一如长城,这样的建筑形态横亘于北方山巅,曲曲折折、宏伟雄大”,这是我们以更高格局眺望在地性文化上的一次发现,“大理慢谷也需要一次中国文化建筑上的重新定位与再设计”。



22.jpg


23.jpg


“洱海之眼”红丝带的形象概念,嫁接于大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轻盈、动态、飘逸的张力元素,借以回应大理的历史痕迹。


24.gif


以等高线为基,模拟大地形态构筑的夯土基座,与大地浑然一体。基底外观色彩与场地形成天然的融合,像是对自然原始状态的现实模拟。山顶的四季转瞬万千,飘逸的“红丝带”,在变幻的四季中皆能跳脱于前。



25.jpg

26.jpg


27.jpg


在符合室内功能的前提下,窗洞景框设计并不考究严格的比例关系,自由随机,让人放松。粗粝的窗洞景框处理工艺,形成墙窗齐平的效果,减轻建筑厚重感的同时,让人们可于窗前纵观自然景观。碎石铺地、石块做椅,以期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





04


瞭望是云



28.jpg


尽管许多人将“洱海之眼”的这一设计,比作悬浮于空中倒置的平行宇宙,但我们认为,它看起来就像一朵无形的云,盘旋在山巅上空。它不局限于与整个山谷建立各种对话,而是连接到整个片区更为广阔的范围:丘陵、山脉、山谷、湖泊、城市、小镇。



29.jpg


30.jpg


设计将充满未来感的元素植入其中,例如垂直反射大地的镜面不锈钢,使其更加的轻盈和空灵,创造进入云端的氛围,纯净的形体在夜空中如同来自异世界的神秘造物。游客们可以借助螺旋状楼梯进入上层空间,有点直上云霄的感觉。



31.jpg


32.jpg


“洱海之眼”和城市中其他建筑都不一样,有一种和现实都无关的感觉。入口有一种邀请感,建筑形态让人有种好奇感,进来后,离开现实的空间,进入另外一个时空隧道,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云洞”。



33.jpg


34.jpg

 


/



从起点回到终点,设计的思绪早已不再是“看山只是山”那般朦胧与初级。瞭望立体的风景、瞭望远来的归人、瞭望全新的世界……瞭望的、看到的、感知的,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每个人的心中,却有不同的瞭望获得。






Q&A


对话建筑师Y&C



Q:会用怎样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作品完成后的状态?


A:我相信这个关键词会是“边界突破”!世界许多超经验主义的建筑,大多都代表了一种思想、一种灵魂。在国外,总有很多新奇设计,来自敢于跳脱常规的冒险精神,敢于突破,拒绝平庸。青墨设计本身是一家很年轻、极富创造力与活力的公司,所以瞭望台的4个设计方案都非常前沿,建筑、景观、室内,三重标准叠加思考,每一个维度都极具颠覆性。

 

Q:为什么要选用如此巨大的构筑物?


A:愈大,反而愈能衬托人类的渺小。面对状若神迹一般的巨大构筑物,如果从远处回望“洱海之眼”,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点状,视觉的焦点被放大到极致。可以这么理解,你在瞭望风景的同时,被放大的“洱海之眼”,与被放大的你,都将成为风景的焦点,这种反差是传统建筑所不能达到的一种状态。

 

Q:既然是精神地标,那瞭望台所展示的柔软内核会是什么?


A:一开始,是为了心中的平静与平和。在瞭望台,观山的浑厚与绵延,感水的灵动与安静,不用受社交、娱乐、工作、流行趋势的影响,一切皆是围绕时间的变化展开。

瞭望台有自己的节奏,一点点靠近时,会愈来愈被它吸引。这是一种以现代的方式构建人们精神道场的尝试,我们希望人们来到这里,能够获得历经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获得身体的修整,更能获得精神的宁静与充盈。

 

Q:除了作为观景台,瞭望台更深层意义上的使用功能如何表达?


A:庄子曾说世人“只知有用之用,不知无用之用”,我们从设计之初,便将它的作用定义为“无用之物”,当然并非真的无用,毕竟与大理慢谷的联系,使得它日后将会为小镇扩展更多生活的意义与场景。

我们特别想通过这处瞭望台,向人们传达更深一层的意义:有这样一个地方,当你来到这里,时间会以另一种速度流淌,在这里你能捕捉到被忽略的风声、观察独特的云形、奇遇另一个自己,精神、心灵和生活都能有所安顿。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大理·晋湖,100°3E/25°6N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业主单位:金成控股集团

建筑/室内设计:青墨建筑设计


3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