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科“光年”产品序列的设计语境里,光,是设计符号与元素的运用表达,也是对年轻岁月的珍视。聚焦当下的年轻一代,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热衷说走就走的旅行,崇尚新生、喜爱跨界、拒绝束缚,主张不必奢华但必须精致。当青墨带着这样的设计命题审视星遇光年时,更侧重营造一个不再是简单居住的空间,而是成为容纳人们兴趣、社交和精神的开放聚场。
项目位于杭州城北副中心——良渚新城的勾庄片区,在充分挖掘周边资源价值的基础上,设计一方面延续“光年”产品“4+3+4”社区模块化场景矩阵,另一方面基于过往“光年”产品的丰富实践经验,尝试总结探索适应于当下“年轻社区”的7大设计工具与理念,以期勾画一种城市新青年全新生活范式的标准。
基地北至金昌路,南接通运街,周边轨交站点、商业场景要素完备且丰富,成熟有活力的城市氛围让设计的初始目标,是连缀周边的城市空间系统形成一个共情年轻的城市表情。
考虑到新城的规划多存在空间尺度过大,社区与城市之间存在功能割裂的情况,设计为了黏合这层缝隙,特意将社区边界、布局方式以织补城市的思路串联起来,从而让项目与城市单元形成交互共融的空间关系,避免孤岛效应的出现。
受区域城市规划格局所启发,整体布局结合了行列式的整体性与点阵式的通透感,不同高度的楼宇呈交错围合布置,这一设计拉开了建筑间距并产生局部角度变化,释放了楼宇间的通透感,同时实现了外部景观视野和内部园林空间的最大化。
在社区外围通过改良常规底商“一字型”的布局模式,赋予社区边界更丰富的空间场景、更宜人的空间尺度、更舒适的空间品质、更完整的业态链条,这样的策略既从城市尺度上维护了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又进一步丰富了居住者的生活。
“躺坪”即“躺赢”,中心大花园治愈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面对城市高层建筑的包裹以及缺乏柔和感、硬朗锐利的线条,设计要做的便是消解建筑的包裹压迫同时软化调和空间,强化自然景观元素与建筑的互动关系。
为此,设计有意打破传统的均质化布局方式,将住宅楼栋贴边围合排布,从而保证中心花园空间尺度的最大化。最终,两个中心大花园的纵深尺度分别达到100*65米、70*75米,灵动的景观以渗透、穿插的方式融入社区底层各个空间角落,形成丰富的自然交互系统,为居住者提供了与自然互动的诸多可能性。
以自然景观和日常场景为载体的“公园+”方式,可以充分延展商业运营、艺术体验、大型活动、全民健身的多种可能,下楼即可体验户外集市、草坪派对、露营体验等松弛惬意氛围。
相较普通住宅立面与城市形象存在的很强区隔感,我们更主张建立更能融入城市的当代美学立面体系。设计通过提取“光年”概念中的线和框造型元素,以线条为主,以框为辅,进行分割重组,形成立面。
·光感体块的横竖构成
立面始终基于极简、现代的叙事核心,灰白色与高级灰搭配的质感铝板与大面积玻璃的组合,配合不对称的L型体块构成,以简洁横向线条勾勒舒展感受,以竖向几何切分塑造轻盈体积,并注意南北立面的统一手法;另外通过专业的泛光设计,让从城市界面的远观视角更具视觉冲击,从而呈现别具一格的辨识度。
立于城市远观视角来看,能够最大程度的观瞻立面所展示的外部视觉冲击,极具产品识别度,也呼应着城市新生代人群简洁高级的审美逻辑。
设计以高浓度的“灰空间”为载体,经过精细化设计、跨领域的联动,打造出礼仪盒子“第三空间”,锚定城市与社区、生活与社区的链接。
·内外衔接的礼仪盒子
对比传统社区,“光年”社区的“外向性格”更为明显。设计在礼仪盒子主入口融入了“城市灯火”这一关键表达,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概念提炼转化为灯笼核心元素,镂空的金属表皮以灯笼和月相为原型,选择了香槟金的色彩,立面的一角被设计成动态的像素屏,爱心、笑脸、咖啡、云朵等不同的emoji表情轮番滚动。
同时,运用景墙打造出环岛流线,进而打造出酒店般的落客区。如同艺术装置般的建筑,对内形成与住区生活的衔接,向外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过渡,既起到了丰富城市单元片区的作用,也赋予“光年”社区仪式感的归家之路。
·月相原型之超级符号
月相,往往寓意时间的流逝与光影的变幻,同时又契合中国人所期望的美满与团圆。设计希望摒弃关于传统的具象表达,转而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材料,创造简单、纯粹的空间意向,形成更为年轻一代所喜好的视觉装饰。
“月相环”、“折纸砖”等关键元素符号,多体现在建筑表皮上所进行的建筑艺术与超级符号结合创造,由此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张力。
△超级符号设计推敲手绘图
△月相环设计推敲示意图
·重新组装的流线系统
在以往,传统的社区大堂在快递、外卖等因素的干扰下,或多或少存在便利性和整体颜值的氛围偏差,青墨的选择是在建成初期将其视为临时性的展示中心,通过服务和体验的置入使其成为艺术场、美食场和社交场,能够让人提前感受交付后的状态。交付之后,打造成为一处可长期运营的第三空间,让业主能够在此会客、休息、处理半熟关系等。
同时,在设计阶段对动线进行分区处理,预留出独立的空间用于外卖、快递的存放,另外清晰地设置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条出入动线,彼此互不干扰,更加安全自在。
△礼仪盒子流线示意图
△礼仪盒子功能示意图
对于日常触达频率最高的住宅大堂和社区架空层,设计将其归纳为“盒子”与“伴盒”两种不同的空间类别,前者做了围合,后者呈现半开放式。
·在学习盒子里“充充电”
作为家的另一面延伸,星遇光年的学习盒子不拘泥陈规,而是衍生出社区图书馆、社区自习室、临时办公、永续产品展等常见生活场景。设计以艺术化和精致感的理念凝练空间之美,并配以大尺寸落地玻璃,带来通透开放的空间感。
这是一处容纳全龄段人群的混龄空间,让邻里会客、阅读沉思、亲子互动等多场景需求都能在这样一处模块化空间得到满足,同时又强化了社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兴趣交织的共生领地
除了礼仪盒子、学习盒子、物业盒子,设计还首次新增“4个伴盒”——甜蜜伴盒、嘉树伴盒、童趣伴盒、能量伴盒,预设了完整的使用场景和生态,以对齐当代人的“情感颗粒度”,让家成为容纳了兴趣、社交和精神的共生领地。
△甜蜜伴盒
△嘉树伴盒
△童趣伴盒△能量伴盒
“宅文化”并不是我们所鼓励的,我们期望通过运用多元、复合的建筑空间来巧妙地构建景观场景。无论是“摸鱼、划水、躺平、不卷”等玩梗式氛围营造,还是最大化放大自然、创造近人尺度、有趣的柔性风景,目的都是让新生代人群走进社区、走出房间,主动投身于自然,融入到有趣、有料的生活中去。
“戏水聚场”囊括了有颜值、易参与、更安全的各种水戏互动项目;“运动聚场”可以满足混龄、全时、不同专业程度的运动需求;“自然聚场”直接纳入植物园迷宫,打造气味植物园、药用认知园、童年记忆园等特色场,提升对自然的常识。
△戏水聚场
△运动聚场
△自然聚场
针对当前单元大堂存在的后期乱贴乱挂、信息分散且更新不及时、地下大堂的门头昭示性不强等问题,设计对照明、标识和人性化细节进行重新梳理,以期带来更好的归家体验,赋予每个单元以独特性。
光影游廊作为地上大堂空间,强调建筑和景观相融,形成有层次的入户空间体验感,以光视觉打造渐进式归家礼序,并对楼号标牌、信报箱、公告栏等标识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及设计,形成统一简约的美学形象。地下归家动线的打造,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动线序列,地库光厅循着光指引着家的方向,仿佛画廊一般,无形中提升了空间的美学气质。
让生活的光,在这里发光。星遇光年是青墨所设计的多个“光年”作品中的代表之一,所体现的是设计对年轻化未来住区的综合性思考。面对这样一群主张多元共振,开放、理想、玩乐、自我、悦己的城市年轻一代,设计所能带来的是城市生活体验的全新更迭,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归属。
///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杭州市余杭区北部新城
建筑面积:151682.5平方米
业主单位: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青墨建筑设计
幕墙设计: 中哲创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翊象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上海麦索照明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上海致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伴盒:TOMO东木筑造;公区:燕语堂
施工图设计: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版权:青墨建筑设计、沉璧视觉、E-ar TARS、云青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