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设计 | 突破制约因素的集约空间研究
2023.02.28

1677485944479814.gif

我们永远不能幻想在充分宽裕的条件下完成设计。


——雷姆库哈斯

2.jpg



设计的集约性,在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容易理解为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当中国进入二十大之后的全新时代征程时,设计的集约性更需要体现在对复杂的场域制约因素的巧妙整合,也就是从“生产集约度”升级为“场景集约度”。本文据此展开研究和实践。


集约空间的设计本质,是指在有限地块上做到最大化的场地应用。一直以来,青墨建筑设计都在尝试对固定空间场地“高密度、有限性”制约的突破,将地形劣势转变为更高效、更丰富的设计探讨。简言之,场地是形态基础,设计是特定变量,两者相互作用才能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空间体验,从而应对场地内外的复杂现状。
在青墨建筑设计提出的“场建筑”设计理论中,每个项目面临“制约因素”,是产生“集约设计”的关键线索。总体而言,将高效性、在地性、复合性、顺应性等一系列“工具模块”进行整体化的集合,逐渐成为完成当前设计策略思考与挑战的核心方向。
毕竟,建筑与空间从不是对立关系,好的设计懂得如何化解其负面效应,凸显其正面价值。本文提炼青墨设计在实践中采用的7种不同设计应对,将集约空间设计在日常运用中所尝试的种种探索,一一深度解读。



2.jpg


1677486011385462.jpg

1677486038386649.jpg


无锡,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江南温润气质的城市。小月团庐作为无锡市中心的高端住宅,受地块规划条件限制,可用建设用地面积在退让红线后极具缩小,如何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呈现“壶中有天地,芥子纳须弥”,是青墨建筑设计驾驭集约空间的一次完美尝试。


面对高密度的土地,青墨建筑设计通过合理高效的运用内部功能组织,采用多种虚实体块穿插和组合的方式,塑造中轴折线,打破了传统“叙事诗”般的直线平面布置。同时,延伸的转折中轴线引入了新型空间秩序,将沉浸式的园林景观织入巷、院、宅。景观与空间相互渗透交融的节奏感,为空间带来了平衡感与趣味性。



1677486060438360.jpg

△地下空间剖面示意图


在垂直空间策略上,通过地下、地上空间的立体穿插,串联多层次空间形态,包容邻里交往、景观赏游、社区活动等多样生活场景,最大程度拓展了极为有限的土地资源。



1677486092706018.jpg

1677486108414542.jpg

视觉上,建构出连续、丰富“隐中有隐,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感;空间上,实现由城市到私宅“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空间递进。折而不曲、隔而不断、静而不深,小场地从而营造出大尺度空间感。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小团月庐

项目地点:江苏/无锡

设计时间:2019

建筑面积:38737.49平方米


1677486168359560.jpg

1677486199335851.jpg


临水岸的万科安岚地处良渚地势至低点,作为良渚文化村最后的TOP级低密山地住宅产品,它的出现承载着开发者、设计者、以及向往归园田居生活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在这一片同属白鹭郡西的板块中,郡西安岚背倚山地,拥抱开阔水域,具有打造诗意栖居的绝佳自然条件。

基地呈不规则的Y形状,地形落差三十多米。如何在尽量少的破坏山体情况下,既能创造场地与建筑趣味互动性,又能实现场地集约性的需求。经过无数轮的尝试,青墨建筑设计用留白空间去顺应场地,这样自然的把空间层次分开。并且将建筑群体沿山势嵌入山林之中,同时完成地库车行流线的合理解决,实现了整体空间的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1677486217954931.jpg

△场地剖面示意图

各个别墅的设计,也根据每处地形的不同有相应的处理方式。合理利用地块对应的规范,实现了每个户型拥有至少一个地面通高空间,每个户型设计都是围绕通高空间进行情景互动设计。试图以一种低干预的方式介入环境,以人性化的设计为良渚文化村送上一丝关怀与温暖。随着岁月的流逝,万科安岚将披上绿衣,隐于山林,逐渐沉淀为良渚文化村历史文化和自然脉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77486236802665.jpg

在原生山林中打破地形的桎梏,创造一处自然“架”于谷地上的建筑,于构造细微处回应地域文脉,巧露个性藏身于山林,让建筑整体突破场地局限。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安岚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0

建筑面积:86349.67平方米



1677486256903594.jpg

1677486327887337.jpg

13.jpg

万科·湖印光年府坐落于杭州下沙,以年轻人居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希望呈现一处功能复合的未来商业场景,从而探索多元化社区的可能性,为此青墨建筑设计提出“拾光小院”的概念。

14.0.png

△接待点轴测示意图


提及“小院”,人们联想中的建筑形态,大多会是中国传统“回”形院落,四方围合,邻里共聚。青墨建筑设计以此为蓝本,将记忆中的场景转译成可感、可触的丰富体验。从入口展示区、水吧区、沙盘区,到洽谈区、营地展示区,完整的空间被切割成多个块面,高低错落的绿植柔和了分区的边界,同时也赋予了原本单一的空间更有层次的延展,引导访客边走边探索。
虽然身在室内,但却营造出一种在户外小院露营的生活场景。游览的终点在高潮中归于自然,步虽止,意未尽。



1677486433214224.jpg

1677486462741748.jpg

用一处围合小院的建筑形制,向内作文章,将所有空间“内藏”,营造一个内在的世界。丰饶而有趣,无形之中回应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湖印光年府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1

室内面积:205平方米



1677486498433624.jpg

1677486513563392.jpg


万科·中城汇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基地地处前溪未来社区规划范围之内,西接莫干山风景区。营造之初,面对城市边缘化地段、碎片化公共空间,以及原住民、道路、日照等制约因素,青墨建筑设计尝试在前溪未来社区大的“超级底盘”之上,以“小网格”布局思维,去打破了城市和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边界,从而使彼此无界交融,焕新城市界面,升维城市空间活力。

19.gif

△场地生成示意图


20.jpg

△口袋公园示意图

之于内部,在住宅地块中央区域腾出长约100米、宽约40米的中央花园,并结合归家流线,与尺度稍小、形态各异的宅间花园和庭院进行穿插,作为中轴景观空间的延续,整体上围合出层次丰富的空间体系。
之于外部,开放的商业街区临主路一侧向城市空间退让,以此模糊区域边界,让街巷中的生活气息渗透进社区中,同时为居民提供高效便利的周边资源。


1677486631616151.jpg

适宜步行的空间序列,疏密相间的公共空间,高地错落的城市天际线……青墨建筑设计将目光从图纸上的冰冷数据,逐步转向未来使用它的“人”,为人们寻回“消失的附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中城汇

项目地点:浙江/湖州

设计时间:2019

建筑面积:93000平方米


1677487163357780.jpg

22.5.jpg


华润·瑞府场地高差复杂,林壑幽深茂盛,面对不规整的犄角地形,以及场地东底西高、内部最大约27米的高差,青墨建筑设计希望以一种最小的“轻干预”方式介入场地之中。在尽量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减少土方,充分考虑建筑与山体的关系,创造优越的观景视野,顺势完成建筑的置入。

基于上述思考,青墨建筑设计以“藏山、借水、融林”为关键词,由基地条件界定空间组织以及集约建筑的功能属性。“扇面形”场地开口排布,整体呈开放姿态,最大程度拥有前场开阔的水域,以贴近自然的建筑形态制造场地印记。将有限土地空间的制约,转变为多层次空间场景的应用基础,从而规划出叠院园路空间、宅前花园会客厅、礼仪空间、下沉庭院、酒店式形象水景、屋顶无边泳池丰富的空间层次,是青墨建筑设计一次成功的尝试。


1677486701930845.jpg

△场地剖面示意图


通透的极简玻璃作为立面主旋律,成为建筑与自然交互的绝佳介质,又恰如其分地将建筑体量进行消解,展现轻盈与灵动的一面。设计有意识的柔和建筑边缘,以行云流水般线条勾勒轮廓。高低错落的建筑体块,配合原有场地的树木,呈现两种以上不同高度变化,形成丰富建筑天际线。

去往内部的路途不似传统平铺直叙,游览路径以示范区为起点,穿过下沉式庭院会所,再经由平缓有序的台阶、长坡,经由静谧空间最终抵达园区深处。



1677486723787222.jpg

1677486739693677.jpg

景观设计深圳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三棱镜建筑景观摄影


空间的营造并非只有序曲,往往对于细处的把握,更能让人产生惊艳。游走于华润·瑞府起伏的坡地空间中,爬坡、错层、跌落、附岩,丰富的依山就势设计手法,总能让空间体验过程倍感惊喜。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华润·瑞府

项目地点:广东、广州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2296864平方米





1677486757120352.jpg

1677486774990997.jpg

一直以来,酒店给人们的感受只是短暂的居住,人们是旅途中的“过客”。如何在集约空间中打造丰富的空间使用场景,让人们更愿意停留下来,是青墨建筑设计营造保亿凯悦酒店的设计初衷。

回到设计起点,保亿凯悦酒店的设计营造路径依赖于对所属土地的深刻解读,不同于一味的照搬,而是恰如其分的打上场所的烙印。场地南高北低,整体的规划为了确保对自然最小的干涉,将项目基地规划为大小不一的点状用地,设计运用解构手法,将公区与客房分解拆除解构,公区悬空、客房穿插、因坡就势,消除原场地强烈的落差感,以此打造十景,并整合成三类不同尺度的建筑单元,使其沿山势呈散状排布,有效的改造了高差关系。


1677486792586332.jpg

△场地剖面示意图

迎归景墙、悬挑巨石阵、观景平台、岩洞探秘、云径小道、裂谷长廊、屋顶平台、峡谷曲径、屋顶游步道、林中跌水将各用地单元有序串联,交织出一副“溪山行旅图”,形成沿山体走势组织而成的“线性结构”
横长的公区盒子,最大化地享受山林景观。以类似干栏式的建造方式将建筑抬离地面,陡坡处建筑体块逐层跌落,也将建筑形体最大限度依附于山势。

29.jpg

因坡就势,所呈现出的丰富的建筑形态、群组关系及空间体验,是最契合于这片自然山体的答案,最终也导向“与山共生”的设计理念。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保亿凯悦酒店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2

建筑面积:11669平方米



1677486900647349.jpg

31.jpg


基地位于湖州的宋源里,背靠弁山,南望仁皇山,南北皆有蓊蔚山景场地内南北高差20米、内部南北高差12米、北侧用地低于标高6米,复杂的地形决定了设计的布局难度,同时也要求空间设计思路必须做到随山赋形,层阶向上,据势而造。总体而言,即是以一种“外向式”的还原,让建筑去“适应”环境,从而呈现自然山水的无限亲和力。

1677487010538416.png

△场地剖面示意图

诉诸内部,通过穿插、进退的设计手法,围合出尺度适宜的街巷空间,使建筑形体由此在近人尺度上化整为零,延续场地记忆。而存在于各个局部空间的亭台、叠石、廊桥,通过融入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分散规划不同的景观小品,以求在咫尺空间内还原一种“小山水园林”。同时,整个场地采用多级台地形式以消减内部高差,通过打造悬挑阳台、露台、多重院落敞开式地下夹层,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样的妙处在于,现场高差达十几米的坡地,原本会对设计、造价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在青墨建筑设计笔下反而成为一种“优势”。
迂回巧妙、收放自如,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既有氤氲淡雅的粉墙黛瓦,又有轻盈通透的现代叠墅,古与今的风格碰撞交融,曲折而又富有视觉层级变化。


1677487035942143.jpg

34.jpg

借小场景营造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产品形制,仿佛观之不尽,趣味无穷。如此也回到了“山林想要什么?人需要什么?”这个基本设计命题。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宋源里

项目地点:浙江/湖州

设计时间:2020

建筑面积:14895平方米


结 结语  

 结语 

集约空间设计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机缘限制”,不同的土地,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如何完美解决,就需要从在地性空间文脉处理、系统性空间组织思考、高效性空间关系运用、创新性空间概念表达找到答案。

对于这组变量的动态操作,青墨建筑设计的营造逻辑是 打破物理空间的桎梏,通过控制可用的模块条件与设计方法,从激发呈现完美的场地呈现,以此创造性的回应城市、回应时代。


本文旨在针对项目方案概念设计理念梳理、分享与交流,不构成对项目具体设计方案的承诺与保证,期待设计深化后实景呈现,最终解释权归青墨设计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