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场景+∞ | 青墨“场建筑”的全新辩证起点
2022.11.18

1.jpg

2.gif

我们的天命

是建造未来,而不是

献祭未来。

巴克敏斯特·富勒,1969年


3.jpg

建筑需要尊重历史,建筑必须活在当下,建筑更要面向未来。


在青墨建筑设计提出的“场建筑”设计理念中,建筑设计的“未来场景+∞”是重要的思考线索之一,它被诠释为一种能够以“设计的机动性”回应场景需求,从而改变建筑属性的设计策略。


在我们的很多作品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建筑与历史和文脉的某些联系。这些联系来自于我们的专业追求,也来自于市场和客户的接受度。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果只是强化建筑与既往的羁绊,并非设计成功的保障,在近期很多项目里,青墨都在尝试一种立足于“未来变量”的设计观念。


当我们与客户谈到未来场景,经常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错位感、随机性以及理想主义的假设。本文提到的“未来场景+∞”,其实是产生于我们对未来城市和场地现实的直接回应。我们希望这种回应并不局限于某个时代,它需要超脱于时代思维的思考方式,解答建筑概念的全新生成。


从行政发布上说,中国第一个被明确提出的“未来社区”概念诞生于杭州,这里也是青墨实践的起点。杭州是一座古城,同时也是最有经济基础和前瞻意识去思考未来的城市,我们隐约发现其中存在的一系列辩证的时空关系。


由空间构建,至未来输出。本文通过提炼8种不同的设计应对,将两者之间的交融、适应、以及探索性的进化关系,进行展现和解读。


3.jpg


4.jpg

5.jpg


杭腾未来社区坐落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的试点及标杆性项目,本案也是云城首个未来社区实践区域。


基于“超级底盘”的底核逻辑与“未来城市理想单元”的营造法则,青墨建筑设计对于杭腾未来社区的整体规划理念,强调以一种“一心·一轴·一环·两街·多岛链”的形态,围绕EOD、TOD两个内中心,构建内外联通、蓝绿渗透、场景互动的生态体系,进一步将未来社区的多元场景有机统筹与串联,织就一座未来杭州的无界立体之都。


立体复合的场域、站城一体的交通、缝合边界的景观、垂直可达的动线,激发超级裂变的5重未来场景+∞,是对未来城市高能量、更前沿的一次完美“增程”。


6.jpg

在充满未来科技属性的土地上,总会诞生一个坐标,指引我们的目光。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未来社区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0

建筑面积:592060平方米



7.jpg

8.jpg


马鞍山科创中心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基地南北长约141 米,东西最长约81米,像是一艘从工业文明航向未来海的巨轮。在设计的初始,青墨建筑设计通过梳理场地与城市的关系,从场所精神、科创需求和生态平衡出发,开始在未来和具象之中进行摸索。

“L”型构成独特的建筑形体符号,是一种抽离的“建筑魔方”,创造出一种契合“宁博一体化”的开口设计,从而呼应建筑体的开放门户形象;充满科幻感的天幕LED巨屏,宛若超现实的“城市灯塔”;垂直于两大建筑体两侧的“悬浮花园”,与分布在建筑裙楼屋顶之上的“空中花园”,将自然编织到建筑中,产生戏剧性的消失效果;结构的“重力逃离”,是青墨建筑设计探索“反重力”设计的一次突破。


9.gif

科创中心的设计策略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对话,在静默中观望着过去与未来的攀谈,与时间窃窃私语。大到化整为零的建筑体块,小到看待未来的天际视角,它关于未来、探索的尝试与思考,是超前引领的。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马鞍山科创中心

项目地点:安徽/马鞍山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51667.73平方米



10.jpg

11.jpg


青墨建筑设计通过摒弃略显规整的建筑原型,将公共教学楼体块自由打散,楼幢空隙之间形成各种尺度的庭院。重组之后的教学楼变身成为一座座绿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庭院,令孩子们想要来一场丛林捉迷藏大赛。行走在教学楼之间,仿佛行走于一座微型城市,连廊仿佛城市中的巷道,各种尺度的庭院仿佛大大小小的布袋公园,自然无时无刻都在渗透进教学楼内部。


走道宽度结合局部通高,营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和多样的街巷尺度;空间立体的接送动线,创造性地提出将全部车流导入地下接送方式的港湾式接送区,从而保证地面人行的安全;连廊的出现,增加了学校空间的复杂性及趣味性。开放流动的图书馆,显性能力就是“无界交互”,吸引师生随时随地可以来此学习、阅读。


12.jpg

作为五常地铁上盖TOD的组成部分,天空之城小学本就是一种对未来生活超现实主义的描绘,也是一种在城市高浓度资源状态中,事关学习路径的全新方式进入,它充满了未来感以及可生长性。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天空之城小学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19

建筑面积:61919平方米 



13.jpg

14.jpg


钱塘自古繁华,“杭”与“航”亦本为一字,风为动力海当路。除此之外,钱塘江自古便是水路贸易的主要航道之一,帆船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也是钱塘的代表形象之一。位于杭州奥体的海威项目,场地整体呈三角形,锋锐又有张力。青墨建筑设计的思考源点,便将钱塘江地域标签——“帆”作为设计起点。


主楼“帆形流线”形态,结合钱塘江船帆的形象。帆应江而生,以“扬帆未来”作为设计概念,构建起一个帆江互生的空间场域,以乘风破浪寓意城市的未来蓬勃发展。


建筑体块整体顺应场地边界,在统一的建筑语境下高低错落,与“莲花碗”体育场以及杭州之门的曲线,共同形成整个钱江世纪城江景天际线的点睛之笔。


15.jpg

16.jpg

依江而建,形似群帆。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海威奥体项目踏着时代变迁的浪花,造就一座钱塘江畔的“未来之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威置业奥体展示中心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2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7.jpg

18.jpg


基地位于云谷小镇核心区,青墨建筑设计运用全域编织的设计思路,通过提取芯片面板肌理、融合古良渚图腾、江南古建祥云图样,形成独特“云芯图腾”大区整体设计概念。在高密都市打造无界产业创新微城。


一条云轴,高效联系多维交通、公园社交、科技创新、智慧生活、文体活动、休闲娱乐、街区生活。景观设计过程中,大小景观全面考量景观场地的大、小关系,打破地块的局限,以全场景生态链接串联,构建可游可赏可休憩的“开放的围城”。


错落有致的起伏建筑,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为城市空间注入新鲜活力。通透的玻璃搭配深色铝板,营造出高端而沉稳的商务氛围感,并与浅色铝板材料形成对比,使建筑更加富有层次感、立体感、科技感。



20.jpg


21.jpg

“未来式”设计对云谷而言,不只是一种美学表现,或者建筑形态上的某种“未来感”。它实际上代表的是用心设计未来建筑空间的前瞻性思维。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杭州云谷项目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436586平方米



22.jpg

23.jpg


24.jpg


含城市记忆的建筑,往往与老旧一类的描述有着密切联系,如何将城市记忆植入到未来建筑时态,是青墨建筑设计在打造杨春湖项目时关注的核心。项目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杨春湖板块,定位高铁商务区,场地划分为住宅和商业。

正如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武汉的“里份”是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杨春湖项目建筑形态与空间塑造,源于对武汉独特“里份”文化的研究分析和抽象解读。将院落肌理、平面关系运用到建筑表皮立体空间之上,融入垂直绿化、连续弧形铝板,形体错动,增加高层的灵动感。


25.jpg


26.jpg


“L”形状的立面造型,通过对体量进行分解,利用推拉、悬挑、错落等手段创造多变的组合关系,与多元商业空间的建构逻辑进行吻合,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悬浮洄游步道,激发人的多样性行为与空间的互动,构成室内外一体的双重游览体验。面向景观视野打开的通高空间,使室外景观最大化引入室内。


27.jpg

扎根于武汉城市记忆的垂直空间场景,在有限的场地里,建立起了城市、建筑和未来的空间联系,同时也是对武汉历史文化记忆的致敬。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绿城武汉杨春湖项目

项目地点:湖北/武汉

设计时间:2022

建筑面积:299538.85平方米



28.jpg

29.jpg


海门安息堂所在地块地势平坦,周边人流量少,距离村庄建筑群有一定距离,保持了一种天然的独立性。青墨建筑设计通过对建筑的结构、材料、光影、色调的研究,希望安息堂可以呈现出一种安详、静谧、开放的空间氛围。

在建筑设计之初,结构设计就同步介入其中。考虑到中国南方墓地多以“环抱型”的形制构建,同时东侧又有河道,“前水后靠”的逻辑便由此生成。青墨建筑设计将开口开至东侧道路上,场地的三角区及边角用地作为绿地及停车用地,端庄的场地形制,成对称轴线引导进入。

30.gif


入口设计端庄,如文章起笔,如人之口,不做多余动作,用松柏和镇邪的石雕引导步道。入口处连廊与周围自然交融,没有压抑感。中轴尾部布置一处倒影池收尾,池中立有一座禅像或者佛像,寓意吉祥顺意。

通过半开放的设计,让阳光充分进入庭院内,形成壁龛“庭院”。极具侘寂感的追思池,可以让追思人在一个优雅、美好的环境追思亲人。将骨灰放置区设置为六处庭院,给人们提供相对安静、私密的慰藉空间,顺应“六六顺吉”。

31.jpg


32.jpg

令人肃穆、打破传统,设计表现出走入心灵的追思姿态,技术性的制约可以用不动声色的设计去化解,最终呈现的是一个打破传统、超越预期的结果。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门安息堂

项目地点:江苏/南通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3065.01平方米



33.jpg

34.jpg


直线属于人类,弧线之美属于上帝。着眼于为成都天府慢谷设计一座对接未来的人居建筑,营造全新的空间秩序美学,青墨建筑设计追逐未来设计趋势,将动态的折线构成形式屋顶运用于建筑肌理与空间维度的构建中。


35.jpg


天府慢谷叠墅建筑整体设计通过加深基座、形体退让、加入曲面元素,形成造型上的未来感。雕塑般的外立面,展现出了低调的轻奢美学,看似简单却有经典大气之感。

天府慢谷未来生活实验室延续提取大理慢谷艺术中心的“折”线形体元素,以完全非对称的方式出现,带给人们的是完全陌生而又强烈戏剧化的建筑体验,引导人们的视线不自觉的向主体建筑物投去。

36.jpg

37.jpg


与天府慢谷未来生活实验室基地临近的商街部分,两个相互分离的体积,由于线条的延续和切割手法的一致性,形成完整而又断裂的立面形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商街屋顶跳跃的节奏,是从传统四坡——屋面变形——嵌入天窗——加入木构,这样一个过程生成而来的。强化立面标识性,丰富商业空间感,既实现对传统的诠释与回应,又具有未来感。


38.jpg

天府慢谷“弧线”、“折线”设计所形成的“起承转合”,步步引人入胜,诠释了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趣味性。建筑本体在一定程度上去呼应时代,呼应环境,体现科技、未来。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金成成都天府慢谷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125000平方米


 结语 

部作品,每一部都有一条独立的故事线索,但所有的结局却在一个“奇点”处交叉演化,最终跟随时间的洪流,走向最终的目的地:未来。

而+∞的含义,在这里也就愈发清晰,它即是:一个项目的终点,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项目的起点。这种对未来的无限探索,充满了辩证与统一的可能性,正如自然和文化、过去和现在、未来和多元,在未来场景+∞里是可以前后、始终连在一起的。


本文旨在针对项目方案概念设计理念梳理、分享与交流,不构成对项目具体设计方案的承诺与保证,期待设计深化后实景呈现,最终解释权归青墨设计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