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如何承袭传统东方风韵,呈现理想新人居,成为项目的关切点,也同样成为安吉慢谷合院需要思考的关键。
| 承古纳新
自然山水中的传统延续
△安吉慢谷产品风格承递
安吉的山水底色赋予了慢谷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中南百草原、千亩淡竹林、西苕溪、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将安吉慢谷包裹成一处“世外桃源”。而人们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更逃离不了对中式的偏爱。
场地由西至东规划为洋房、小镇中心(含学院生活馆)、中式合院产品,呈现现代-现代中式-传统中式风格的递推,希望将传统元素一脉相承,而在形制上给予了承托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承古、纳新。
△安吉慢谷合院主入口园林及部分合院轴侧图
| 融合更新
传统院落中的现代人居
传统礼制 | 小镇烟火
有意延续中式传统院落的仪式感,形成合院入口与小镇中心学院生活馆之间强烈的对位关系。
△合院入口与小镇中心学院生活馆对位关系
小镇中心的烟火气与传统中式的礼制被串联在一条中轴线上。粉墙外,延续着人们习以为常的市井生活;粉墙内,三进院落开启归家游园体验。
入口迎面歇山顶落客亭如庄严府门,与对称分列两侧半亭连廊空间形成围合之势。
自落客亭穿过短廊,漫步于狭长天井院落,有四水归堂之妙,聚水于心,吸纳四时之景倒映于水镜之中,将人们的思绪短暂抽离日常繁杂。
转而出主殿,水面豁然开朗,可闲坐水院一隅,观山石点缀岸矶,赏庭前花开花落。
宅园之趣 | 自在生活
典型的前园后宅设计,增添了安吉慢谷合院空间序列中的趣味性,也无形中多了一处宅邸之外悠游消闲之所。
合院规划为2层及3层体量,营造自由疏朗的庭院空间。
宅与园的比例经过精巧设计,容纳得了三代同堂,亦渗透传统构成审美。闲来效法古人亲自打理院子:“承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或“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得享园林之趣;
置院中一处幽静地,收摄院外之景,约上三五好友品茗纳凉,恰巧是慢谷极力希望营造的慢生活。
中式气韵 | 现代营造
安吉慢谷合院营造依循传统建筑形制,沿袭中式气韵,糅进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语言描绘写意生活。
特邀来香山帮匠人参与营造,呈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构造之美。渗透于苏州园林的精绝技艺在这里得以延续。
歇山顶运用浑厚笔墨勾勒建筑轮廓,举折有度;立面印象中简洁的粉墙黛瓦融入大面积玻璃,与园林互动成趣。


细节上,传统挂落、雀替、瓦当等构件保留了富有寓意的装饰纹样,贴合现代审美去繁从简,显落落大方。
注重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与现代生活需求共存的合院营造中,局部木构件由现代金属材质取代,不易受江南雨水侵蚀,耐候性能更为突出。
结语
如今,安吉慢谷合院已部分落成,重新回顾实践中的林林总总:
合院就如同一处寄托中式山水情怀的精神空间,映射出国人对传统文化、营造技艺及写意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园林格局被现代生活模式所影响。
△从合院回望学院生活馆
在安吉慢谷合院生活场景营造中,我们极尽还原的是传统意境而非拘泥刻板形式,以抛砖引玉方式,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引导人们深入体验,既有“履道幽居竹绕池”的闲适,亦存在“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的城市气息。
而自古,园林被认为是“中隐”物化的表达方式,与宅院主人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每一处院落将伴随居住者的参与其中而焕发不同生机。
△小镇中心学院生活馆与合院中轴区块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浙江安吉,梅园路与草原路交叉口(中南百草原南门)
建筑面积:93448㎡
业主单位:安吉金博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青墨设计
景观设计:GTS蓝颂设计
室内设计:无间设计
古建深化:苏州蜂鸟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
摄影版权:潘涛、像变映画